【分享】   〈名言佳句、時事勵志新聞區〉 (17) 讀書Q&A討論版(徵版圖、小老師)



Narella 重頭來過。

私訊  發言  +好友

未認證 2014-07-05 09:25:03



  有創這個主題的概念是因為Moe大大,十分感謝大大的意見。
  
  如題:
  這裡是可以讓你分享覺得不錯的名言佳句或社會時事、勵志新聞的地方。
  
  為了十二年國教,社會時事新聞語作文變的很重要,
  社會科現在都考得很活,希望透過這個分享能讓大家透過此版,
  不用考試前才去新聞,輕鬆學社會。
  
  名言佳句既能陶冶身心、修身養性,更能為你的文章添加多色彩,
  讓你成為學識淵博的小博士!
  
  所以將你心中的美言都分享出來,
  將勵志的新聞或故事們都散播此地,
  不只讓BASS充滿了知識,還有大眾的愛。
  
  分享時記得註明來源:)
  希望大家能將新聞內容整個貼上然後在旁附註網址,
  如果可以希望大家將自己的看法與心得也寫在下面w
   
  名言佳句一定要註明是誰說的,網址的話也請放一下,
  才不會違反智慧財產權唷!
  
  希望大家也能將自己的心得共同寫上w


好文(0)    給我的話   相本化   本主題精華文章    發表留言  

文章連結 1196697776

Nacht夜 Love Dream Happiness

私訊  發言  +好友

未認證
2014-07-07 19:50:38

 這是我大伯寫的(#
 因為是經濟所以有點深度(#
 有提到一些台灣的經濟狀況和全球的經濟狀況
 
 
 全球化之經濟思維與挑戰|彭信坤(演講稿)
 
 
 一、 求學生涯: 
  
  在我過往的求學路途中,我一直嘗試選擇適合自己興趣而與他人不一樣的路。
 原本,我父親對我最高的期待是希望我成為一位小學老師,但在我的內心中,小學老師並非我所喜歡的職業,因此,我違背父願,並未填任何師範體系的學校,我給了我自己一條當時甚少人走過的路:成為一位學術研究工作者。
 當然,過去經歷過的歷程中,並非事事順心,即使是到了現在,我依舊處在一個競爭力相當大的工作環境,每一天,每一次的研究,對我而言都是極大的挑戰。 
  
  隨著時間的推演,我漸漸的了解到了要如何面對自身的工作。
 首先,我們必須設立目標,並在過程中全力以赴;欣賞他人的智慧、學習他人的毅力;時時磨練自身的基礎,唯有紮實而穩健的基礎能力,才能使學術研究走得更加順遂。
 當然,也並非所有的研究都能順自己的意,當我們面對失敗時,必須處之泰然,因為唯有面對並克服自身的缺點,才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並對學術研究做出更多更大的貢獻。 
  
 二、 全球化的現況: 
  
  為了準備此次的演講,我翻閱了近幾年來所有關於全球化的參考書集與文獻,從其中,我發現到這樣的ㄧ個題目其實非常具有挑戰性,理由很簡單,因為涵蓋的範圍實在是太廣,諸如:政治、教育、經濟、文化、環境等多個完全不同學術領域。
 因此,在接下來的演講中,我將聚焦於經濟層面,來探討近年來全球化所帶來的不同影響。 
  
  首先,我們知道,所謂的全球化(Globalization),即是整個世界透過不斷增加國際貿易,並與生產以及金融市場相互國際化,進而迅速整合成一經濟空間的過程。
 而從現實的角度我們可以發現,確實目前世界上所有經濟體的相互依賴性越來越高,已經達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狀態;其中,全球化的實例就屬歐盟甚至歐元區的成立最為有名。
 而在經濟學中,與之相對的概念則是區域化(Localization):其最主要的概念是在闡述一個國家內部所有貨品皆能自給自足的狀態稱之。但目前世界上沒有國家是呈現這樣的狀態,比較接近的國家尚可以北韓為例。 
  
  而之所以經濟全球化會進展的如此迅速,主要來自於資本主義的勝利所造成的。
 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美國挾帶著龐大的武力以及強勢的經濟席捲全球,使得過去原本尚可與之相抗衡的共產勢力,急速萎靡,越來越多共產主義國家轉型信仰資本主義,使得國際間的貿易不斷活絡,進而促使各國經濟對彼此的依賴性越來越重。
 此外,各國生產技術的突飛猛進,以及資訊革命的成功,使得跨國公司迅速崛起,產業間的專業化分工也趨於嚴密,企業的跨國合作也屢見不鮮,使得地球村的概念,在經濟層面已經達到根深蒂固的境界。
 其中,對台灣而言,最深刻的例子莫過於近年來的出口現象:在 2001 年,台灣接單,境外生產的比例僅占台灣總出口的 10%而已,但僅僅幾年的光蔭其比例竟達到 52%,從這我們便可以發現全球化的程度之高,是我們難以想像的。 
  
 三、 經濟理論與實證: 
  
  由於全球化在全世界已為主要的潮流,故越來越多經濟學家好奇全球化所帶來的經濟現象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因此,其相關的文獻也逐漸受到經濟學界的重視,其中,Krugman 在 1991 年以及 1995 年的文獻,影響之後對於全球化的研究非常的深遠。
 當中,我們可以將 Krugman 的文獻區分為兩大部分:其一是離散力所帶來的市場擁擠效果(Market-Crowding Effect),當產業間發生激烈競爭時,其產業商品價格會下降,使得公司獲利下降,當造成無利可圖時,便會使產業外移,移至成本相對低的國家。 
  
  再來,便是產業凝聚力的部分:Krugman 認為之所以會有產業凝聚力的產生主要來自於市場規模的擴張(例如:台商或是台灣的外籍勞工的需求,進而創造了供給)與上下遊產業的整合所造成的。
 除了上述兩像理由之外,我與王平教授以及Marcus Berliant教授( 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 Louis )也在2002年發表了一篇有關於產業研發與其外部性的文章,我們發現,當我們的產業是非常具有研發的特性時,其產業的聚集所帶來的外部性對其成本是有下降之效,這與一般區域經濟的結果是相違背的。 
  
  以上皆是純屬經濟理論的部分,但其所推導出來的結論,在現實中卻並非完全成立,我們可以從 Levin and Renelt(AER,1992) 以及 Frankel and Romer(AER,1999) 的文獻中發現,當使用各國的資料來加以分析時,有些理論上的現象與實證是不全然相同的。 
  
 四、 全球化下我們所面臨的挑戰: 
  
  雖然,全球化皆對世界各國產生了相當程度的優勢,但其所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之大。
 接下來,我將列舉出幾項重要的經濟問題:其一,工作權的不確定,這在過去是甚少被討論的議題,但隨著全球化的發生,產業外移的發生以為常態,故當地的勞工的工作權已經無法像過去一樣受到保障,很有可能會被生產成本較低的國家勞工所取代,最貼身的例子就發生在台灣:鴻海企業在台灣實際的雇用員工人數大約是一萬多人,遠遠不及對岸的百萬勞工。
 其二,是全球化所帶的競爭程度的增加,由於全球化,我們個人所面對的對手已經不再局限於本國之中,而是來自於全球不同國籍不同人種的菁英,想當然耳,其競爭壓力已經是過去所無法比擬的。
 而在國家的競爭方面,由於全球化具有「贏者全拿」的特性,故使國際間富國與窮國的鴻溝是越來越深。 
  
  其三,便是失業的問題。
 當今,不論是經濟強國的美國,亦或是歐盟對於其國內高失業率目前皆無有效的辦法可以解決,由其是年輕族群的失業率更是其頭痛的地方,以台灣為例:2012 年,我國的總體失業率雖維持的 4%附近,但年輕族群的失業率卻高達 13.1%,這是目前政府急需解決的嚴重議題。
 除此之外,全球化同時也使金融市場以及國家財政的不確定性急速增加:金融海嘯的發生以及近期許多國家爆發的嚴重財政赤字,皆是在全球化之下,全球國家所必須面臨的挑戰。 
  
  而在因應措施方面,我接下來打算以長短期的方式進行介紹:在短期方面,其主要的因應措施主要可以分為(1).產業紓困、(2).融資支援、(3).出資協助、(4).職業訓練以及(5).轉業支援;而在長期方面,除了加強教育以及強化研發能力之外,尚可在開創新興產業以及自創品牌等兩個層面多加著墨。
 由其是自創品牌方面,是台灣目前最為缺乏的部分,以我國的基因改造蘭花為例,我們雖然成功的培育出壽命更長、更加耐寒、更加漂亮的蘭花,但我們國人卻不懂得自創品牌以及行銷自身,使我們的智慧無法受到專利法的保障,近年來技術被模仿的事件更不絕於耳。
 故我認為,執政者應當以更加長遠的眼光來制定政策,使台灣能順利應對各種全球化之下的挑戰。 
 
 
 出處(有補充一些問題和回答,因為有點深所以沒貼#):http://goo.gl/tsPHvO
 
 


給5  10  20  其他bm     好文(0)    意見    回覆文章    分享留言   


Narella : 很喜歡"我們必須設立目標,並在過程中全力以赴"這句話w((不你   2014-07-07 21:13
Narella : 其實這個...舞對我來說有點深噢...((完全沒有經濟概念   2014-07-07 21:14
Narella : 不過知道台灣經濟似乎往下跌(?) 曾看過:台灣經濟下滑原因有很大的部分是出於教育問題!((認同此話   2014-07-07 21:15
Nacht夜 : 經濟建立在教育之上嘛,而教育則是建立在經濟+文化之上,所以叫御和經濟的關係很密切啦XD   2014-07-07 21:23
Nacht夜 : *教育   2014-07-07 21:24
Narella : 恩恩~~ 原來如此w 夜說的真有道理: )   2014-07-07 21:29
Nacht夜 : ←常常在輕小說裡得知一些奇怪的知識   2014-07-07 21:48
Narella : 哈哈xDD  不會很怪呀?我覺得很正經W   2014-07-07 22:22

 頁數 : 0  1   2   3  

搜尋本版